1月18日下午,2024年促进长三角公共研发资源一体化发展研讨会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海创基地顺利举行。此次活动是上海闵行与杭州(滨江区)两个功能性平台的双向联动,旨在进一步联合发挥各方优势,激活创新要素资源,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支撑性功能体系,以促进长三角创新一体化。

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局副局长朱小琴、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南部科创中心分基地(简称“南科创实训基地”)负责人徐勇华,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闵行分团副团长、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爱朋医疗董事王利仲,杭州高新区(滨江)公共研发服务平台负责人骆勤伟,以及高新区上市公司董事、行业领军企业高管、科创企业核心创始人等出席研讨会。

资源联动,协力共进

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局副局长朱小琴对基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滨江区科技局通过引入南科创实训基地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经验,落地建设杭州高新区(滨江)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实现上海、杭州各项实验室资源和技术研发资源协同共享,为两地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提供服务。双方将共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建设创新平台赋能体系,汇聚多方资源,进一步放大产学研平台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加快高精尖企业集聚,促进长三角科研资源和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

南科创实训基地负责人徐勇华在发言中表示:“基地将为杭州高新区(滨江)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管理模式输出、实验室共享等相关支撑工作,通过引入形成跨区域协同创新效应,进一步扩大基地支撑功能和服务输出范围,双向推动区域内企业发展,形成功能推广加模式复制的社会面引领倍增效应。”徐总还向大家介绍了基地搭建的上海南部高质量创新创业功能性支撑平台,如何汇聚“技术、资金、人才、产业”的全要素功能体系,支撑科技型项目转化和企业发展。

杭州高新区(滨江)公共研发服务平台负责人骆勤伟说:“南科创实训基地的丰富资源和实践经验将与杭州滨江区的创新环境相结合,形成创新创业链的有机衔接,随着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逐步落成,将助力滨江区企业和区域创新,同时也为基地功能模式向长三角以及更大地区输出提供更大的版图和更高的承接。”

思辨交流,共谋发展

 

在交流研讨环节,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闵行分团副团长、爱朋医疗董事王利仲,以上市公司爱朋医疗为例做《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的困难、机会与挑战》主题分享,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的困难、机会与挑战,并就如何破局提出思路:“要通过结构化思维,有效利用长三角区域各地差异化和专业化能力,将资源高效汇聚,形成合力,打破区域壁垒,加快产业融合

 

南科创实训基地总助汪子喻向大家介绍了基地搭建的上海南部高质量创新创业功能性支撑平台在研发服务、人才培育、产业支撑、资本服务等方面发挥的功能作用和实现跨区域资源联动的整体框架。

目前,南科创实训基地所构建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以“主流产业全覆盖、产品生命周期全流程”为特色,通过不断整合各科研院所、优秀企业等创新技术资源,为各类科技型创业企业提供研发所需的基础条件,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和有形产品,成为科研、项目/产品开发的重要技术支撑,有效解决企业在产品开发全流程中的瓶颈问题,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吕宁为大家介绍了传统大型生物医药流通企业的科技应用方向;杭州浙经数字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赵剑波为大家分享了长三角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杭州新望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羿就《生物医药企业在科研报证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同与会人员进行了分享,呼吁生物医药企业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进行差异化研发。

 

随后,各位专家围绕技术、资本、产业、应用等多个角度建言献策,结合各自优势和自身企业经营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跨区域平台的资源联动和系统创新,以实现长三角地区创新要素的流动和共享

此外,针对创新驱动的背景下,顶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底层科技创新要素之间存在实践支撑鸿沟这一问题,各位专家一致认为只有在各要素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配合,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和落地化的运作机制,才能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向前发展。专家们还提出人才培育和跨区域交流的重要性,建议通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两地技术创新发展。

此次研讨会验证了南科创实训基地功能模式向长三角地区输出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明确了杭州高新区(滨江)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和意义。未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将加快发展,与区内各类企业及高校院所紧密合作,为长三角地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人才链有机交融提供重要支撑。